您可以在交換器上使用兩個連接埠的 LACP 靜態連接埠通道,以及在 vSphere 標準交換器上使用兩個作用中上行。
在此組態中,使用 10 Gb 網路搭配每個伺服器兩個實體上行。每台主機上存在 vSAN 的單一 VMkernel 介面 (vmknic)。
如需有關主機需求和組態範例的詳細資訊,請參閱下列 VMware 知識庫文章:
設定實體交換器
如下所示,設定兩個上行靜態連接埠通道:
-
交換器連接埠 43 和 44
-
VLAN 主幹,因此連接埠通道處於 VLAN 主幹模式,且具有適當的 VLAN 主幹連線。
-
請勿在連接埠通道群組上指定負載平衡原則。
這些步驟可用於在交換器上設定個別連接埠通道:
步驟 1:建立連接埠通道。
#interface port-channel 13
步驟 2:將連接埠通道設定為 VLAN 主幹模式。
#switchport mode trunk
步驟 3:允許適當的 VLAN。
#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3266
步驟 4:將正確的連接埠指派給連接埠通道,並將模式設定為作用中。
#interface range Te1/0/43, Te1/0/44
#channel-group 1 mode on
步驟 5:確認連接埠通道已設定為靜態連接埠通道。
#show interfaces port-channel 13
Channel Ports Ch-Type Hash Type Min-links Local Prf
-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 --------- --------- --
Po13 Active: Te1/0/43, Te1/0/44
Static
7 1 Disabled
Hash Algorithm Type
1 - Source MAC, VLAN, EtherType, source module and port Id
2 - Destination MAC, VLAN, EtherType, source module and port Id
3 - Source IP and source TCP/UDP port
4 - Destination IP and destination TCP/UDP port
5 - Source/Destination MAC, VLAN, EtherType, source MODID/port
6 - Source/Destination IP and source/destination TCP/UDP port
7 - Enhanced hashing mode
設定 vSphere 標準交換器
此範例假設您瞭解 vSphere 標準交換器的組態與建立。
此範例使用下列組態:
-
相同的 vSAN 主機
-
名為 vmnic0 和 vmnic1 的上行
-
VLAN 3266 主幹連接至交換器連接埠和連接埠通道
-
Jumbo 框架
在每台主機上,建立一個 vSwitch1,將 MTU 設定為 9000,然後將 vmnic0 和 vmnic1 新增至 vSwitch。在整併和容錯移轉原則中,將這兩個介面卡設定為作用中位置。將負載平衡原則設定為根據 IP 雜湊進行路由。
針對 vSAN 流量設定分散式連接埠群組的整併和容錯移轉,如下所示:
-
負載平衡原則設定為根據 IP 雜湊進行路由。
- 網路故障偵測設定為僅限連結狀態。
-
通知交換器設定為是。
-
容錯回復設定為是。
-
確保這兩個上行均位於作用中上行位置。
針對網路偵測、通知交換器和容錯回復使用預設值。所有連接埠群組會繼承在 vSwitch 層級設定的整併和容錯移轉原則。您可以覆寫個別連接埠群組整併和容錯移轉原則,以與父系 vSwitch 區分,但請確定對所有連接埠群組的 IP 雜湊負載平衡使用相同的上行集合。
設定負載平衡
雖然同時使用了這兩個實體上行,但在所有實體 vmnic 之間沒有一致的流量平衡。此圖顯示僅作用中流量是 vSAN 流量,它基本上是四個 vmknic 或 IP 位址。此行為可能是由 IP 位址數量過低和可能的雜湊所致。但是,在某些情況下,虛擬交換器可能會一致地透過整併中的一個上行傳遞流量。如需有關 IP 雜湊演算法的詳細資訊,請參閱有關根據 IP 雜湊進行路由的官方 vSphere 說明文件。
網路備援
在此範例中,vmnic1 已連線到已透過交換器停用的連接埠,以著重於故障和備援行為。請注意,已觸發網路上行備援警示。
未觸發 vSAN 健全狀況警示。叢集和虛擬機器元件不受影響,且此故障不會中斷客體儲存區 I/O。
復原和容錯回復
復原 vmnic1 後,流量會在這兩個作用中上行之間自動平衡。